软件库

樊登是高手,但听“樊登读书”的人很难变成高手!

前两年,如果问学术界谁的“话”最多人听,谁的“话”最贵,很多人会说是吴晓波,罗振宇。

吴晓波的节目很多人看,他是研究现代经济和企业的高手。

罗振宇呢,这个被李诞成为很无趣的男人,在每年的跨年之夜举办《时间的朋友》演讲,一度也曾引起社会轰动,人人争相观看。只是后来,演讲中的预言频频翻车垮掉,还被李诞讽刺为“贩卖焦虑的传销分子”。但是,他创办的“得到”App也受到大众的喜爱。

而现在呢?不管你喜不喜欢樊登,你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他。

在这个疫情严峻的春节,各行各业都显得疲软 。但是樊登的“知识付费”却依然可以春风得意。人们在家无所事事,但是在家学习可是一点不耽误。

付费的内容利润极高,但是覆盖 范围也极广。吴晓波的付费已经达到30亿,这数字很可怕了,但樊登的付费收入已 然达到了50亿!

换一句话说,知识付费领域的老大是樊登,这句话可能不会有很多人反对。

那么,樊登是怎么把“樊登读书会”办起来的呢?

可以说是凭他一己之力吧!

具备超强能力的个人+专业有效率的团队

付费+线下城市代理的商业模式。

樊登,曾是央视主持人,主持过《实话实说》、《商界传奇》等节目,口才没的说,还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。肚子里没有货是绝对做不了这些事情的。

所以樊登是高手,他完全能把这种读书平台给做起来。但是,把这事做成功也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,他本身是名牌大学毕业,自身条件优越,之后去了央视,见过了太多的商业精英,积累了大量的人脉。再加上,他把握了知识付费的风口。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,他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怎能不会火起来呢?

像我个人是不喜欢樊登的,但是人家凭借这些优越的硬件,足以让我把这些不喜欢他的理由埋在肚子里,闭嘴!

既然樊登如此厉害了,那我为什么说“听樊登读书的人很难成为高手”呢?

首先,什么叫读书?你一定要读,自己读。

而樊登读书的口号是“每年一起读50本书”,每本书花40-50分钟由樊登来解读书中的精华,以供读者去吸收。因为樊登的团队意识到越来越多现代人没有时间读书,而对知识的需求又很大。所以每年付费365元,就能听樊登的读书解读,于是人们获得了一个吸收知识的捷径。

古人有一句话叫什么呢?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”。你听书能自现吗?有人会觉得这是知识快餐,但是樊登矢口否认!他是怎么反驳别人评价他是“知识快餐”的观点的,从他的回答就知道他是高手。

他说这就跟特蕾莎修女故事很像。特蕾莎在大街上给灾民免费发粥,有几个青年走来说“你这样是不行的,治标不治本”。修女回答“你有更好的办法吗?”青年回答“没有”。最后修女说“那你们还不来帮忙。”

其实樊登偷换概念很巧妙。读书跟发粥完全不同,粥是供给身体,书是供给灵魂,两者不一样。而且,帮助大众读书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,比如《读书》、《一本好书》、《见字如面》等读书节目就是更好的办法,它采取丰富的电视手段传递书中的精华和信息。在节目中,邀请爱书人士,学者专家,演员等通过书中剧情去表演,朗诵,将书中经典完整呈现给大众。

我们来看看马未都先生是怎么读书的。

樊登读书是商业公司,是为了利益的。这可以理解,这也没错,但是为了公益就完全说不通了。“帮助三亿人养成读书习惯”。

我不觉得现代人就没有时间读书,普通人再忙也没有社会名人忙。国家元首也有放假的时候。其实很多人只是肤浅到以为靠听书就能拿获得知识罢了。

就像白岩松先生曾评价年轻人: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不知道;离知识很近,离智慧很远。

书籍,特别是名著,它的奥义是整体的,不是单个的。书中的情节,故事安排,人物出场,内心描写,情节冲突是最值得我们去品味的,而且是细细品味。你靠每天那一块钱就想获得这些结晶?任何一张名嘴,他都知道告诉你故事情节和人物,但是书中的精华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,他即使想说都不一定能完全说出来。

樊老师说这不是鸡汤,确实,他的厉害在于能把鸡汤熬成羊肉汤来给你暖身子。

我相信樊老师至今所输出的内容都是他肚子里的存货。可是,现在他的读书会越做越大,他要作的演讲、要出席的活动越来越多。这些事情将挤占他大量的时间,即使现在他还有时间阅读,再过两三年呢?他现在的选书都是由背后团队来选、来整理内容,然后通过樊登的逻辑表达对听众进行输出。那随着时间的推移,是不是樊登自己读的书也是团队帮他读好的呢?然后他再转述给听众听。

所以,这样下去读者听众能成为高手吗?我知道,听众听樊登压根不是要成为高手,那这样你收获到了知识吗?

成功没有捷径,读书也没有捷径。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摸索,樊登读书会的模式只适合樊登,别人无法复制,所以他成为了高手。可是我们每一个听众,最终要靠的是自己!

延伸阅读

高晓松VS樊登读书会,这次你挺谁?

为什么知乎上那么多人反感樊登和罗胖?

樊登读书2013-2020年 百度网盘资源合集

退出移动版